纖維轉盤濾池首要用于冷卻循環水處置、廢水的深度處置后回用。作爲冷卻水、循環水過濾后回用:進水水質SS≤80mg/L以下,出水水質SS≤10mg/L。 用于污水的深度處置,設置于慣例活性污泥法、延時曝氣法、SBR體系、氧化溝體系、滴濾池體系、氧化塘體系之后,可用于以下范圍: ①去除總懸浮固體②結合投加藥劑可去除磷 ③可去除重金屬等。
纖維轉盤過濾器用于過濾活性污泥終沉池出水,規劃水質:進水SS:30mg/L(可接受80-100mg/L),出水SS≤5mg/L,濁度≤2 NTU,理論作業出水更好,一般出水濁度在1左右。 濾布
纖維轉盤過濾器與慣例濾池比擬的特征 :
(1)出水水質好并且穩定。纖維轉盤濾池是選用濾盤外包濾布來代替傳統濾池的砂濾料,濾布孔徑很小,可截留粒徑為幾微米(μm)的微小顆粒,因此出水水質及出水穩定性都優于粒料濾池。而慣例濾池沖刷前因穿透問題水質較差,沖刷后會因濾層中殘存的清洗水對出水有影響。別的過濾的水量也隨阻力的改變而改變。
(2)規劃新穎,耐沖擊負荷。纖維轉盤濾池適當所以濾池及沉淀池的結合,具有排泥的功能。顆粒大的污泥直接沉淀到斗形池底,不會阻塞濾布,即不像一般濾池:一切的懸浮物(SS)都必須經過濾料。因此過濾周期長,清洗距離長,并且可接受的水力負荷及污泥負荷也遠遠大于慣例砂濾池,懸浮物(SS)負荷適當于一般砂濾池的1.5倍,濾速比一般濾池添加50%。因此纖維轉盤濾池更耐高懸浮物濃度和大顆粒懸浮物的沖擊。
(3)設備簡略緊湊,隸屬設備少,整個過濾體系的投資低。纖維轉盤濾池清洗時可接連過濾。而砂濾池反沖刷時不能接連過濾,為接連,需求在砂濾池前設中心儲水池或選用多臺濾池替換作業。纖維轉盤濾池選用小型水泵負壓抽吸濾后水主動清洗,省去許多傳統濾池需求的反沖刷水池、水塔等。傳統濾池因反沖刷強度大,氣水反沖不只需求大功率水泵、鼓風機,還有氣水兩套較大直徑的管閥體系。整套體系多而雜,投資高。主動控制體系極為龐大復雜。
(4)設備閑置率低,總裝機功率低。因為濾布較薄,十分簡單沖刷潔凈,清洗十分高效,清洗時,清洗濾盤的面積只適當于整個濾盤面積的1%。清洗的特點是頻頻但清洗歷時短(1次/60-120分,1分鐘/次)。總體的清洗水量也較少。而傳統濾池的氣水反沖刷水泵和鼓風機的設備多、主動閥門大而多、功率大,且閑置率高。
(5)運轉主動化,因此運轉和保護簡略、便利。過濾進程由計算機控制,可調整負壓抽吸清洗進程及排泥進程的距離時間及進程歷時。基本不需專人保護辦理。
纖維轉盤濾池的檢修量小。纖維轉盤濾池機械設備較少,泵及電機間歇運轉,濾布磨損較小,濾布易于替換,假如因為某些原因形成濾布阻塞,可簡單替換濾布。關于砂濾池而言,若濾料阻塞,則需求很大的清洗作業量。并且砂濾替換濾料十分困難。
(6)水頭丟失比砂濾池小很多。纖維轉盤濾池一般為0.2m,而砂濾池的水頭丟失一般為2m多。砂濾罐的水頭丟失則高于5m,能量丟失大,添加運轉費用。
(7)占地面積比其他濾池小很多。因為濾盤筆直中空管規劃,使小的占地面積可大的過濾面積,然后削減了池容,削減了材料量及土方量,明顯降低了工程造價。日處理1萬噸的濾池,占地面積不大于20平方米,高度3.3m。關于技術改造,可以處理空間不夠的困難。
(8)纖維轉盤濾池比粒料濾池易于裝置。現場連接管配件及電氣設備之后,即可投入運用。而粒料濾池則往往需求進行濾料裝置。
(9)規劃周期和施工周期短。纖維轉盤濾池全體設備化,可全體裝運,規劃和施工便利并方便;并且擴建簡單。
(10)對地基地耐力要求低,設備地基的投資少.
技術特點:
(1)規劃新穎。重力運轉,根據水位差主動反沖刷。反沖刷期間接連過濾,過濾期間濾池維持靜態,濾盤僅于清洗旋轉。
(2)占地面積小,濾盤筆直中空管規劃,使小的占地面積即可大的過濾面積。
(3)運轉主動化程度高。
(4)水頭丟失小,纖維轉盤濾池進出水水頭丟失僅0.3m。
(5)選用水力反沖刷,反沖刷泵揚程高;
(6)需替換濾盤濾布,年替換率約5%。
運轉方法的差異
纖維轉盤濾池的運轉狀況包含:靜態過濾進程、 負壓反沖刷進程、排泥進程。
(1)靜態過濾進程:污水重力流進入濾池,濾池中設有擋板消能設施。污水經過濾布過濾,過濾液經過中空管搜集,重力流經過溢流槽排出濾池。整個進程為接連。
(2)負壓反位逐步升高。經過測壓監測裝置檢測池內的水位高度。當該水位達到反洗設定值(高水位)時,PLC即可發動反抽吸泵,開端反沖刷進程。反洗時,濾池可接連過濾。
過濾期間,濾盤處于靜態,有利于污泥的池底堆積。反洗期間,濾盤以1轉/分的速度旋轉。抽吸泵負壓抽吸濾布外表,吸除濾布上積累的污泥顆粒,濾盤內的水被一起抽吸,水自里向外對濾布起清洗作用,并排出反洗過的水。抽洗面積僅占全濾盤面積的1%。反沖刷進程為間歇。
(3)排泥進程:纖維轉盤濾池的濾盤下設有斗形池底,有利于池底污泥的搜集。污泥池底堆積削減了濾布上的污泥量,可延長過濾時間,削減反洗水量。經過一設定的時間段,PLC發動排泥泵,經過池底排泥管路將污泥回流至污水預處理構筑物。
運轉狀況的差異
纖維轉盤濾池的運轉狀況包含:過濾、反沖刷、排泥狀況。
(1)過濾:污水重力流進入濾池,濾池中設有布水堰。濾盤是徹底浸沒在污水中的,污水首要進入濾池,然后經過濾布過濾,過濾液經過中空管搜集,重力流經過出水堰排出濾池。整個進程為接連。
(2)清洗:過濾中部分污泥吸附于濾布外側,逐步形成污泥層。跟著濾布上污泥的積累,濾布過濾阻力添加,濾池水位逐步升高。經過高位浮球液位計監測池內液位改變。當該池內液位抵達清洗設定值(高水位)時,PLC即可發動反洗泵,開端清洗進程。濾布上的污泥經過反抽吸裝置,經由反洗水泵,排出濾池體外。清洗時,濾池可接連過濾。
過濾期間,過濾轉盤處于靜態,有利于污泥的池底堆積。清洗期間,過濾轉盤以1轉/分鐘的速度旋轉。反洗水泵負壓抽吸濾布外表,吸除濾布上積累的污泥顆粒,過濾轉盤內的水自里向外被一起抽吸,并對濾布起清洗作用。瞬時沖刷面積僅占全過濾轉盤面積的1%左右。反沖刷進程為間歇。
正常清洗時,2個過濾轉盤為一組,經過主動切換抽吸泵管道上的電動閥控制,纖維轉盤濾池一個完整的清洗進程中各組的清洗替換進行,其間抽吸泵的作業是接連的。當進水水質忽然惡化,反沖刷周期≤15分鐘時,體系將發動應急辦法,一起發動反沖刷泵,對過濾轉盤進行反沖刷,直至反沖刷周期恢復正常
(3)排泥:纖維轉盤濾池的過濾轉盤下設有斗形池底,有利于池底污泥的搜集。污泥池底堆積削減了濾布上的污泥量,可延長過濾時間,削減反洗水量。經過設定的時間段,PLC發動排泥泵,經過池底穿孔排泥管將污泥回流至廠區排水體系。其中,排泥距離時間及排泥歷時可予以調整。
纖維轉盤濾池的池體為鋼筋混凝土池體。
現有的濾布結構及反沖刷頻率和強度使得本過濾設備的運轉基本不受藻類繁殖問題的影響,首要,濾布結構為大孔隙支撐層及纖維毛層,反抽吸時,在反抽吸口處纖維毛會徹底直立起來,清洗比較,殘留很難累積。再次,本過濾設備的反沖刷頻率為60min一次,比較密布,且反沖刷強度較大,為333L/m2.s,使得藻類繁殖十分困難。
另一方面從我們的工程應用經歷來看,目前運用的濾布運轉很難受藻類繁殖問題的影響。